贵阳浙商集团有限公司
    • 网站首页
    • 公司简介
      公司简介
      企业文化
    • 产品展示
      综合
      文化
      中心
    • 新闻动态
      公司新闻
      行业新闻
    • 成功案例
      成功案例
    • 客户服务
      售后服务
      技术支持
    • 人才招聘
    • 联系我们
      联系我们
      在线留言

    新闻动态Site navigation

    公司新闻
    行业新闻

    联系方式Contact


    地 址:联系地址联系地址联系地址
    电 话:020-123456789
    网址:milan0002.top
    邮 箱:admin@aa.com

    网站首页 > 新闻动态
    新闻动态Welcome to visit our

    掌上管农田 农民“慧”种田

    分享到:
      来源:贵阳浙商集团有限公司  更新时间:2025-05-10 05:54:58  【打印此页】  【关闭】

      日前,慧记者来到位于安徽芜湖峨桥镇的掌上智慧农业示范基地,远处山峦起伏,管农稻田里流水潺潺,田农田孕育着新一年的民种丰收。基地里设有科研区、慧示范区和生产区,掌上经过七年的管农探索,峨桥镇这片2000余亩的田农田土地试验田如今已建成数字化高标准的新型农田。

      为了破解传统农业中靠天吃饭、民种靠农民经验的慧问题,中联智慧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20年研发出中联智慧农业水稻数字化种植模式,掌上能有效解决种植管理粗放、管农生产数据获取难、田农田农业生产劳动力不足等问题,民种实现水稻种植全过程精准管理,降低化肥农药用量,提升水稻品质,帮助农户节本增效增收。

      大数据驱动

      好时间给出好决策

      “近期持续降雨,空气湿度大,请注意水稻白叶枯病、水稻条绣病害发生。”“水稻美香占2号建议在6月25号进行移栽。”打开中联智农云App,便可以看到首页针对水稻种植的提示建议。看似简单的界面背后是多维度、成体系的技术和系统支撑。

      小型田间气象观测站、多光谱无人机、360度高清探头……还有许多稻田下看不见的设备,都在时刻记录着田间数据。并且,这些田间设备和卫星、无人机、智能农机等多源数据进行融合,建立了利用天(遥感)、空(无人机)、地(传感器)、人(传统经验)、农机“五位一体”的数据采集体系,实现低成本、全方位数据采集。

      中联智慧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文福认为,智慧农业之所以能代替农民经验,提供更为科学的决策就在于利用好大数据。

      在附近的农场管理中心的监测大屏上,通过可视化技术,选种、育秧、施肥等各个重要环节的关键数据一目了然,智能灌溉、长势监测和病虫草害预警等功能也可以借助监测数据实现。

      据介绍,该模式将水稻种植过程分成播种、移栽、分蘖、孕穗、成熟等13个环节,并细化出品种选择、播种密度、氮肥用量、田间水分管理、病虫防治时间、收获时间等49个决策点,通过10大算法、23类模型对水稻全生命周期进行管控,从而实现耕、种、管、收全过程信息的感知、定量决策、精准投入,让农民能在合适的时间做出好的决策。

      农机无人化

      “慧”种田更“慧”赚钱

      在今年9月举行的全国智慧农业现场推进会上,中联农田收割机正在作物种植智能决策系统的“指挥”下,展现一场农机无人化水稻收获、秸秆打捆、土地旋耕等精彩作业。

      一台水稻联合收割机在自动驾驶模式下,高效地开展水稻收获作业,并在AI视觉的辅助下精准避开了假人障碍;另一台机子则在机手的操控下收获倒伏水稻,展现出精准的割台高度调整与适应能力;当收获机粮仓装满后,一台无人驾驶拖拉机牵引运粮车与收获机完成协同卸粮作业。

      “智能化技术加持,农机变得越来越‘聪明’,农业正变得越来越轻松,智慧农业也充满更多可能。”看到精彩演示后,一位嘉宾称赞道。

      智慧农业的不断升级也让人期待着高效与轻松成为农业的代名词。

      通过该系统的运用,中联重科峨桥智慧农场取得了显著成效。据介绍,仅“施肥管理”这个环节,通过智能决策实施数字化施肥方案,每亩节省成本44元,相比传统依靠经验施肥,整个农场在施肥方面可节约成本3万多元。

      投入成本降低的同时,水稻的品质也有了提升。据测算,数字种植模式与传统种植模式相比,每亩氮肥、磷肥、农药用量分别减少32.5%、16.8%、38%,每亩稻谷毛收入增加约370元;经测产,数字化种植技术较普通种植技术增产10%-15%。

      目前,中联智慧农业在芜湖以打造“芜湖大米”品牌为核心,在全市范围遴选157家粮食种植经营主体,开展智慧“芜湖大米”种植基地建设。中联技术服务小组对种植全过程实行全方位跟踪技术服务,如今在芜湖市推广面积已达28万亩,通过推广水稻数字化种植,让更多农民“慧”种田更“慧”赚钱。(张洪宇 农民日报·中国农网见习记者 胡燕俊)

    上一篇:系列报道:这些合同烦心事,《民法典》给你支招
    下一篇:福州实现中国质量奖零的突破

    相关文章

    • 扫码点餐暗藏“套路” 江苏省消保委呼吁保留人工服务
    • 安徽芜湖:朵朵荷花映红致富路
    • 到北京平谷感受“全龄层沉浸式桃花元宇宙”
    • 以陈嘉庚为原型,舞剧《海的一半》启动巡演
    • 上海消保委测评10家网约车平台 超半数订单被多收费
    • 全国多地文旅数据出炉 清明期间这些红色景区受青睐
    • 首批15地入选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
    • 游泳受伤 农庄赔偿2万元
    • 开展线上生鲜平台消费评价 上海市消保委助力在线新经济发展
    • 如此爱园林,如此爱自然

    友情链接:

    • “提振消费信心”——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2023年消费维权年主题
    • 新增设家装版块 中国消费者协会“查验宝”升级改名
    • 潜山市红星村:夜话千年陶韵古村的善治“密码”
    • 中消协启动2022年度消费维权年主题调查
    • “三体”沉浸式体验落户多地,科幻在线下走进现实
    • 青铜器“生病了”怎么办?来看“文物医生”如何“治疗”
    • 乌镇“戏剧时间轴”:进入下一个十年
    • 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公布 浙江仙居县下汤遗址、武王墩一号墓等入选
    • 潜山市红星村:夜话千年陶韵古村的善治“密码”
    • 宫粉紫荆与樱花共绘春日画卷,广州海珠湿地2025花朝节启幕
    • “共促消费公平”——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2022年消费维权年主题
    • 老外不远万里来“取经” 《黑神话:悟空》制作人谈出圈密码
    • “红”茶馆里话新春
    • 工信部查处破解版APP违法违规收集用户个人信息行为
    • 圩美·磨滩:小村庄里的大变化
    • 七部门倡议优先选用安徽茶
    • 水上运动与民族风情相融合 这项赛事将在乌江水域上演
    • 怎样判断是不是文物?哪些文物不允许携带出境?一文Get
    • 什么触动了中国人的“文化DNA”
    • 号称“预防近视” 酸奶广告如此宣传涉嫌违法
    • 婚介公司为女子介绍已婚男士 法院判决退还2万余元服务费
    • 中国消费者协会升级“企业售后服务查验宝” 帮消费者避开钟表黑维修
    • 陶渊明的桃花源到底长啥样
    • 微视频《植树时节》主题歌
    • 药香与鼓点
    • 吴霜绘画作品展亮相关山月美术馆
    • “三体”沉浸式体验落户多地,科幻在线下走进现实
    • 2023年度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立项计划发布
    • 上海市场主体突破318万户
    • “百村记录计划”展现乡村振兴历程
    • 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:擦亮“金字招牌” 提升品牌效益
    • 2万元的“可喜安”治疗仪能治病?
    • “竹”载黄河文明的密码
    • 让生态资源转化为“富民资本”——安徽探索“两山”转化新路径见闻
    • 从九龙九凤冠看明代顶级高奢
    • 新会书院里的邕剧传承
    • 安徽有23地上榜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、超亿元村
    • “竹”载黄河文明的密码
    • 中华商标协会发布《知名商标品牌评价规范》团体标准
    • 聚焦茶叶过度包装|山东泰安:选茶用茶重品质 过度包装之风不可长
    • 吉林:北国研学赏非遗
    • 2023年度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立项计划发布
    • 【我们这些年俗】撰“联”
    • 城湖共生的生态实践——看大湖治理巢湖答卷
    • 村子很“潮”:安徽归巢游子“唤醒”青山
    • 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:擦亮“金字招牌” 提升品牌效益
    • 极光之夜·大学生微电影嘉年华将在合肥举办
    • 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:擦亮“金字招牌” 提升品牌效益
    • 青云智上 AI新视界
    • 上海市场主体突破318万户
    公司简介|产品展示|新闻动态|成功案例|客户服务|人才招聘|联系我们

    Copyright © 2025 Powered by 贵阳浙商集团有限公司   sitemap

    0.0697s , 9183.09375 kb